top of page

Dwell In Quemoy
秘境|走法|店家|文化|觀點


金門的祭典
有次整理櫥櫃,找到一本老相簿,是八零年代的金門迎城隍,泛黃的街景,陣頭與人事物,不合時宜又清晰易認。 熟悉已知,又陌生異質,這是觀看家鄉老照片,都會有的異同矛盾-因為異質屬於新鮮,同質屬於親暱,而這種照片兩者都能催產,異同高分貝湧上心頭,意義非凡,祭儀照片尤其如此。...
1月25日読了時間: 15分


金門的聚落
對我來說,好玩的地方不是幾處大景的凝視,而是不斷而來,又預期之外的風景,而這樣的風景,適合漫無目的的行車,也適合浸淫其中的步行。 在金門,面對大海原野,需要行車,而進入老屋滿村,則必須得步行, 把車停下來,花個幾小時在村鎮走走,很推薦,也必須要。 適合這樣的走的村鎮,...
1月25日読了時間: 29分


封存的神秘大海
回金門後,天天都到海邊報到,無論單純的看,還是踏浪游水,因為海邊總是幾分鐘的距離。 然而,金門人對海,和其他離島相比,確實疏離,秘境海灘多,卻不常有人游水。從小到大,一年兩次返鄉,海的存在感一直很少。 我記得木麻黃林道,記得老房子,記得阿兵哥,海的印象,卻迷迷濛濛:「那海灘...
1月25日読了時間: 11分


金門的夕陽
生活在這座島上,最幸運的莫過於日日夜夜,都有斜陽。 談到金門,很少有人提到夕陽,煙硝的戰地形象,太過深植,深厚的閩南底蘊,又幸運濃烈,這幾年的政治認同,更是屢上半面,於是,即便這裡夕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美,也淹沒在意象與各種紛擾裡去了。...
1月25日読了時間: 9分
金門如流水
在金門,你容易成為風景。 成為風景是什麼感覺?是漂泊。 漂泊就是,走出自己無塵安全,可預期的堡壘,當然,這裡不是要說什麼廉價的冒險,而是無法也沒有權力拒絕外界的給予。 古早,有些歐洲貴族孩子會離家遠去,去遙遠地方壯遊,他可能知道去哪,有誰接頭,但沿途可能衝出強盜殺手,到了目...
1月25日読了時間: 11分


住老房子
回金門的理由,來自貌似人生基本的「居住」。 移居是種推拉對比,許多人談論的花東,其實不只有花東,而往往有原居地的陰影,鮮明的對比,才使花東的樣貌顯得立體,隱而不顯、同樣重要的另一面,往往來自B面黑膠的前半生。 我們總希望,自己的房子能滿足某種多重理想,除了生活繁瑣,還有知覺...
1月23日読了時間: 10分
看風景的人
旅行時,更多時候,我都靜靜的看。 旅行所求什麼呢?有的,旅行確實總有所求,只是弔詭的是,所求越多,回饋越少,求好心切,如同許多現實,反倒一場空。 這是因為,索求總預設邊界,出了海,預期何處何地,得到想要的,看到想看的。 然而,世界如海,瞬時無常,預期的身邊,就是單調狹窄,在...
1月17日読了時間: 3分


公路旅行
美國有些文學,圍繞公路的一個人、一台車,方向迷惘,目的朦朧,無盡長躍的時空接踵而來,缺乏安全感,但無可預期的令人心動。 上路,然後後悔,又或者從未上路,畢竟清晰的路,這麼寬,永遠無法包容所有想上路的人。 年少的迷惘,都建立在不明白的路,大地廣袤,總有自己的路,於是在你成熟以...
1月16日読了時間: 12分
真實的小店
旅程大半時間,都在小店,不單為了吃喝,而是小店本來就是城鎮與小島的縮影。 小店總有個性,不是時下原子人語境中流行的做自己,彷彿人人都是獨立氣泡,相反,這裡的個性,恰好是沒有個性。 個性總在可以梳理,或根本難以梳理的各種河流中,混融出適合這裡、現在、某種人的生活樣態,那不是純...
1月13日読了時間: 10分
聚落的聲響
所謂的聚落印象,大多是視覺,其實,很多時候,氣味與聲響,才是深植記憶的一把邀匙。 一首歌,一段口白,打開的記憶缺口,時常比具象彌遺的照片,來得完整震動,紅燈警響,烏鴉飛啼,寺院鐘響,列車到站,扣除這些,日本的存在就會殘缺,視覺之外時常如此巨大,只是沒有看見冰山水下的反芻,未...
1月12日読了時間: 5分


廢墟靈光的要塞
除了老房子多,金門另一滿溢全島的,就是隨處可見的廢墟了。 這其中,除了村落城鎮的閩人屋宅外,荒郊野外、海濱山巔的軍事廢墟,更是不可勝數,這也反映了人們對金門的雙重印象:閩南與戰地,要說的話,比起閩人屋子,戰爭留下的廢墟還要更多一點。...
1月6日読了時間: 13分


夕陽的理由
生活在這座島上,最幸運的莫過於日日夜夜,都有斜陽。 談到金門,很少有人提到夕陽,煙硝的戰地形象,太過深植,深厚的閩南底蘊,又幸運濃烈,這幾年的政治認同,更是屢上半面,於是,即便這裡夕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美,也淹沒在意象與各種紛擾裡去了。...
1月6日読了時間: 1分


金門的日出
同日落般,金門的日出,因為景觀豐富的關係,其實非常值得看,只是,淹沒在許多既定印象裡,少有人注意。 第一種日出推薦,來自沙灘,金門許多潔白無人,恍若隔世的祕境海灘,都是日出扶搖的聖地。 在冬天,歐厝海灘不可錯過,相比其他,這裡本就顯得遺世獨立,宛如仙境。...
1月6日読了時間: 2分


夕陽的品類
有些事情,越多樣的另一面,往往是越精緻,就像日本談論色彩,一種紅的背後,是無數種紅。 金門的日落,也是如此,環境與地形因子的排列組合,讓金門夕陽有著豐饒樣態。 這樣的日落,未必要晴空萬里,最好有點雲,散落斑駁,略半透明,沒遮掩太多日頭軌跡,如飄揚的門簾,若隱若現而光暈滲漏。...
1月6日読了時間: 3分


日落的歸宿
金門夕陽之多,各有千秋,於是該煩惱的,不是有沒有夕陽,而是去哪看夕陽。 金門與烈嶼不大,但橫跨閩南外海,加上地景變化,因此日落景色,也隨地點千奇; 季節不同,地點也隨之有別,即便同一處,日落角度不同,就成了兩個世界。 金門島西南,從前水頭到古崗一帶,面西望海,山海環抱海灘,...
1月6日読了時間: 5分


走村
對我來說,好玩的地方不是幾處大景的凝視,而是不斷而來,又預期之外的風景,而這樣的風景,適合漫無目的的行車,也適合浸淫其中的步行。 在金門,面對大海原野,需要行車,而進入老屋滿村,則必須得步行, 把車停下來,花個幾小時在村鎮走走,很推薦,也必須要。 適合這樣的走的村鎮,...
1月4日読了時間: 2分


後浦
剛回金門,住在城裡,老家的後浦城。 後浦是清國以來,金門最鬧熱的地方。其實明帝國時,政經中心還在金門城,清國攻陷後,燒殺擄掠並實行遷界,金門荒蕪數十年,這裡也就沒落,轉移到了後浦。 和重視防禦監控,像歐洲城堡身居高地的金門城不同,後浦更臨海低窪, 海通與貿商條件更容易。...
1月4日読了時間: 3分


沙美
金門的三大城鎮-後浦,山外與沙美。 後浦依舊熱鬧,山外,仍還有不少軍人與臺灣來的機構,兩者都還有城鎮的感覺,而沙美,是另一種情況,白天像入夜的美國市中心,店還在,人也還在,但街上零零落落,像行將失去的活歷史。 國軍來以前,金門島的鬧熱,一在後浦,另一就是原名沙尾的沙美,是東...
1月4日読了時間: 3分


山外
後浦以外,島上最熱鬧就是山外,是東半島核心,也是軍人與台灣移民不少的地方, 現在還能容易遇見迷彩服的地方,就是這帶。 和後浦、沙美相比,山外興起的非常晚。這帶地形平緩,有溪有水,明帝國時,夏興陳姓家族就有人移居,一直都是農村。...
1月4日読了時間: 3分


歐厝
十多年前,海灘還沒紅,大房子沒有這麼多的歐厝,雖然也是重點保護聚落,卻沒什麼存在感。初次繞進來,走過村到海灘,散散的尺度,適合隱居,有著獨善其身的距離感。 歐厝在島的西南,正對浪漫慵懶的南洋薰風,孤懸潔白海灘如仙氣珠鍊:金門若有神話,這裡大概是海神宮殿,神聖如高野山。...
1月3日読了時間: 3分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