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歐厝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1月3日
  • 読了時間: 3分

十多年前,海灘還沒紅,大房子沒有這麼多的歐厝,雖然也是重點保護聚落,卻沒什麼存在感。初次繞進來,走過村到海灘,散散的尺度,適合隱居,有著獨善其身的距離感。



歐厝在島的西南,正對浪漫慵懶的南洋薰風,孤懸潔白海灘如仙氣珠鍊:金門若有神話,這裡大概是海神宮殿,神聖如高野山。




臨海之外,聚落處在半包圍的微微低窪,民宅順此緩緩下墜。相比珠山、前水頭,靠海吃飯的歐厝,氣派大房子挺少,洋樓僅一棟,大多是裝飾不多、平易近人的小宅,因此少了遊客喧鬧,卻有濃濃生活感。



大宅雖不多,但歐厝老宅不少,且保存完整,因此是金門國家公園的重點保護村落。村口高處,圍繞洋樓與數棟閩南大厝圍成的隘樓區,關上門就能自守,是歐厝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群。


這裡的「歐陽鐘遠洋樓」,是金門第一棟洋樓,留存不少閩式風格。為了防禦,還將廊臺設於屋後隘樓側,陽台望外著隘樓建築群的燕尾,與屋後的老樹藍天,是金門最好的洋樓風景之一。




正面則是一面氣派山牆,位於蜿蜒的路底,是縱深感極佳的歐厝鮮明風景。屋內二樓,則有絕美的整片木雕木屏堵,在金門洋樓中,是室內保存較多精緻元素的一個,目前我們將他活化為為攝影棚與藝文場所,以襯托這些留存。



一路下到宗祠,路微開闊,這裡也有大小古厝並陳,我們的民宿就落在這區。最接近靠海一側,有成片棋盤分布的老屋群,數量很多,天際線連綿,這裡仍住著許多人,穿插著不少未整理的頹屋,野漫綠蔭,色票多彩,廢墟感與生活感並存,相當好繞。



海與村子的距離,隔了道防風林,像村子後花園。林道左右四季分明,春時螢火,秋冬轉黃而粉金搖曳,地平終點是木麻黃的高聳入口,海灘浮現時,總會豁然開朗的驚呼,即便我都拍很多遍了,每次仍會失心的拍上半卷,戰車讓海灘翻了身,也因此讓人發現歐厝海灘超現實的美。



春天藍眼淚,夏天戲水,秋冬日出,四季都有獨特劇本。除了冬天,我時常沿海踏浪,時常是一片連綿鏡子,照映七彩藍天,天空與海灘一同入鏡,像馬賽克的對稱,流俗名的天空之鏡。內側則是成排高聳沙山,大概有一層樓高,連綿橫槓料羅灣西側,飛機起降沿沙山降落,美得離奇,尤其日落時。



村外高地環抱,林路田野綿延,有座占地挺大的廢棄營區,幾乎整座山。能一路走到海濱高地,沿途滿佈九重葛與營社,終點是座城池般的圍牆,臨海居下,料羅灣與遠方的歐厝戰車,盡收眼底。‘



營外林路,是直通古崗的赤山林道,偶爾會有成群的牛,是曾滿佈金門的車轍道,供軍隊行走,因為鄰近村的珠山靶場,時有軍車出路,打靶時也可能被暫時攔下,等演習暫停才能過。兩排林木鬱鬱,光影閃爍,像溫帶林路,是我摘草野花的主要來源。

歐厝挺奇妙,被林木包圍,被小丘環繞,臨海但保持距離,不是過分切近,而是想貼近海就能貼近,不想也能在村裡,遠離海鹹濕氣的任性。老厝林立,但有機的親疏穿插,沒有過於擁擠的呼吸侷促。



沒有太過荒蕪的缺乏安全感,也沒有太過文明帶來的親切侷促,加上近海的天仙天慵懶感,於是能理解為何許多人客都說過,說不上為何喜歡這,卻有一種想一來再來的吸磁,也許就是因為這裡不刻意造作的協調與生活氛圍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最新記事

すべて表示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