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金門的釋與道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12月22日
  • 読了時間: 2分

在金門,不難聽到「你爸是誰?」我們家最廣為人知的,是做師公的阿公,也就是道士。


照清國時來閩越的傳教士記載,像全真派遠離塵囂,在道觀修行是佔少數,多數深入市井,與常人無異,阿公就屬於這種。阿公早逝,過世四五十年了,但許多高齡長輩到現在,都還記得他麼名字,因為主持科儀的師公,是金門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

此外,面朝大海,海上外來宗教與文化輸入,一波波來,影響也不比北方陸路少。中東、南亞的印度教、佛教、拜火教、伊斯蘭教與基督教,都曾在閩越站穩腳跟,大港泉州到現在,都還有些許殘餘。


其中,影響最深刻的,莫過於印度佛教,閩越尤其滲透的深。東南亞伊斯蘭化前,不斷的「印度化」,東亞沿海也是,南朝梁帝國崇佛,除了文化,也有佛教世界掌控跨海貿易的現實因素。



佛教籠罩閩人的生活與思想,朱熹許多學問出自寺院,出了許多大師與宗派,日本著名宗派黃檗宗,便來自渡海宇治的閩越和尚,佛教商團,也與崇尚海貿的閩人利出一孔,因此閩地被稱為「佛國」,籠罩金門的佛教氛圍,來自這段歷史。




二月十九菩薩誕辰,家戶以禮敬佛。四月初一,大士爺誕辰,源自佛教的神祇,後來成為道教-民間信仰一環,是菩薩也是鬼王。每年中元普渡,都會見到他,而四月初一誕辰,由沙美大士宮主祀,是東半島盛事。



舊曆七月的中元普渡-盂蘭盆節,遍佈東亞。佛教、道教與各地信仰混融,形成亡魂、祖先與農收等目的,各有特色的夏日盛典,不是一個國家專屬,也不是普遍一個樣。臺灣跟日韓不同,閩越跟江南、越南的中元也不同,金門與台灣也是,雖然都叫普渡,其實另有新鮮。


金門七月普渡,沒有固定日期,而是各村各地(主要是西半島與大村鎮),有自己時間。國民黨軍管統治時,曾要求在一天舉辦,就像迎城隍曾停辦,被要求化繁為簡。解嚴後,各地就改回原本時間,因此,金門普渡是橫跨整月的綿延盛典。


除了時間,儀式地點,也五花八門。從家門到廟宇,從田間到海濱,儀式場景非常多樣,相較都市化的台灣,金門的舊歷七月,在遍佈古厝的村落,與封塵半世紀的自然海岸進行,你會在各種地方,看到滿桌豐富供品。


從白天到夜間,從隆隆焰火到閃爍夜燈,阿嬤提著傳承幾代的竹籃,到廟口與海邊,村民手握斑駁的嗩吶,從早到晚,師公挨家挨戶,誦經到深夜,人人點燃家門夜燈,為好兄弟照路。夜火斑爛的舊曆七月,是夏天金門的主旋律。



最新記事

すべて表示
金門的信仰

阿嬤仙逝時,是世紀末,九二一前兩個月。 錢淹腳目的九零年代終點,對岸還沒與華爾街金融一拍即合,餐館滿載,總統大選漸入高潮,選舉滿城,計程車毫不掩飾地插旗,我的中產階級家庭氛圍,則衣食無憂,未來依舊線性而樂觀,社會與經濟狂歡,彷彿永遠沒有終點,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瘋狂,沒有太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