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金門的自然崇拜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12月22日
  • 読了時間: 3分

談到金門社會,我們一般會先想到儒教宗族的祖先崇拜,其實,多神崇拜與佛教、道教,在人們生活中,份量不小於宗族。


在東亞,閩越的宗教鬼神特別興盛。日本以「八百萬神」聞名,山川湖海都神。閩越也是這樣的地方,山海天地,地上走的,水中游的,各種自然崇拜擬人出現,明帝國《八閩通志》中寫道:「閩俗好巫尚鬼,祠廟寄閭閻山野。」,金門同樣也是。


差別在於,這些信仰是帝國長期打擊的對象,例如後浦迎城隍會出現的陣頭「十二婆姐」,來自福州信仰臨水夫人,在閩江盛行的陳靖姑信仰,就被當作淫祠打擊,為了存活,只好迎合帝國意識形態,與官方合作,神祇人格化,攀附中原名人歷史,只為存活不被迫害。



世界上很多地方,會崇拜天空星辰,在金門,島民正月初九也會隆重迎接「天公生」。這天祭品講究,金紙不同,像京都人每年某日上寺廟一樣,齊登太武山、上海印寺,古早還會走古道,到海邊鶯山廟看賽馬。


有些星宿認同,與政治相關,閩南人普遍信仰「上帝公」-玄天上帝,與明帝國的認同有關,有些後浦人,更因為鄭家反對清國的原因,而祭拜太陽公,組織太陽公會。


與文化生活祈求方面的自然神也不少。北斗七星前四顆星「魁星」主管文運,七月初七魁星爺生日,後浦人會依古禮慶誕,祭品與文考有關,例如菜頭、豬蹄、蔥與菱角之類。東亞情人節七夕,分屬天鷹座與天琴座的牽牛與織女,閩人會在這天,膜拜嬰兒守護神-織女與註生娘娘合體的七娘媽,祭桌上有紙糊而成的七娘媽亭,是金門特色工藝。


除了祭天,閩人也祭地,包括東亞五嶽-五嶽大帝,後浦有座五嶽大帝廟,人稱「嶽帝爺公」,廟宇不大,但神格親民,籤詩特別靈,因此許多外地居民,都會遠道而來。


城隍是東亞「城池之神」,金門的城隍廟,跟明帝國關閉海岸築城有關。除了後浦是清帝國時才興建以外,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,田浦東嶽泰山廟,都來自明帝國。每年四月十二的「後浦迎城隍」,排場與規模,是金門最盛大,最具代表性的祭典,你會看盡各種金門特色陣頭,這天後浦人集體動員,堪稱另一個過年,

有些信仰,則與風息息相關,風害嚴重的烈嶼,還有全縣獨此一尊的「北風王」,則是為了抵禦風沙,村民自發制煞塑造的神祇,以五行學說的黑色為面。


四面環海的金門,許多村落也拜海。三月二十三這日,臨海的古崗,一年會拜兩次海,村民帶上供品來海邊,祭儀燒金,祈求出海順利。金門還有四座「石將軍」,三座靠海,漁村的石將軍又被當地官兵稱為「海將軍」,臨海而立,鎮守海疆。



許多有關海的祭典,則與海難有關,島南一側面對浩瀚台海,偶有海難,每年七月下旬,南部沿海聚落,會舉辦孝海埔祭祀,祭拜亡於海上的族人。


其中,后湖每十二年,會有一次大型海醮,隆重特別,被登錄無形文化資產。村民會準備大量供品食物給海上亡魂,形貌華美的紙紮建築、人像與船隻,在海灘周邊燒毀,火燒成片,相當壯觀,氣場也相當嚴謹肅穆,祭典那陣子,都不能下水嬉戲。


在金門,送王船不算興盛,但在烈嶼相當盛行,多數村落,每年都有一次送船。其中,烈嶼島西六個合稱西甲的聚落,農曆十月十五水官大帝聖誕時,會有難得較大型的送船。


山川湖海之外,「動物」也是金門人信仰的組成之一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風獅爺,在生態破壞嚴重,風沙嚴重的古早,能鎮風制煞,也能村民生活所求。各村落的風獅爺生日不定,村民會在那天,準備他們最愛的食物供奉。



有些地方,還會有虎爺祭典,烈嶼東林靈忠廟,每年正月會辦儀式。居民準備生雞,讓虎爺乩身食用,送給民眾,傳聞吃到的人會有好運,還會將虎爺請出遶境,村民準備供品,等待虎爺「討金錢、討肉圓」蒞臨。


烈嶼「風雞」相對少為人知,風雞古時稱「白雞」,也是過度開發,風害嚴重,而雞與風有典故淵源,會食百蟲,象徵可驅白蟻,成了烈嶼人抵禦大自然風害的制煞象徵,被設立在村旁風口,許多民居也有白雞塑像。


料羅有「三魚王廟」,傳說是魚精祝賀媽祖生日,被料羅村民斬殺烹食,為補償大禍,村民蓋廟祭祀。這座廟也靈驗的香火鼎盛,附近駐軍祭祀,海軍小艇中隊,就曾致贈匾額。














最新記事

すべて表示
金門的信仰

阿嬤仙逝時,是世紀末,九二一前兩個月。 錢淹腳目的九零年代終點,對岸還沒與華爾街金融一拍即合,餐館滿載,總統大選漸入高潮,選舉滿城,計程車毫不掩飾地插旗,我的中產階級家庭氛圍,則衣食無憂,未來依舊線性而樂觀,社會與經濟狂歡,彷彿永遠沒有終點,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瘋狂,沒有太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