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軍人的老商街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11月1日
  • 読了時間: 2分

「軍民一家」的真正體現,其實不在營區碉堡,而在全島遍地,為了阿兵哥而開的老商街。



島上亂走,很容易繞到與閩人聚落風格不同的商業街,樸素的水泥構造,兩層三層綿延成排,現代風格的漢字招牌,和閩人屋子的艷紅古典,形成鮮明對比,整體感覺,像是閩人商街到現代水泥建築的混融過渡。

這些商街,曾經非常熱鬧,老照片都是滿滿的人,偶有巡查的憲兵,許多家中女兒容貌良好的店家,生意總特別好,直到現在都還有老兵念念不忘。




國軍駐紮地,遍佈全島,小吃,洗衣,洗澡,雜貨,攝影,娛樂,各式各樣,軍隊有需求,也會派阿兵哥來出來採買,於是那些原本不是城鎮,但鄰近國軍大部隊的地方,也會有這樣一條為軍人服務的商店街。


數萬軍人常駐,是堪比城市的龐大人流,很多金門人,因此賺了第一桶金,到台灣買房買地,跨越原有階級。


這種「因為戰爭」而意外出現的人流繁榮,從未有過,閩南歷史上的海通繁榮,人流都在泉州廈門,金門一直是鄉村,本地沒有城市產業人流。


因此,金門的戰後繁榮,是國家軍事政策的結果,類似明國時的金門城,當金門去前線化,遍佈全島的商街,也就隨之沒落了,現在駐軍也就幾千,差得太遠。



有的幸運,像山外,因爲還是島東核心,駐軍與機關林立,因此當初為軍人開闢的整條新街,很多老店還在,軍需品繼續賣著,偶爾還有數十年前的商品,標語與老店招牌,是軍管老街的活化石。


國軍多的地方,就有牛肉麵水餃,臺灣是眷村,金門是這些老商街,其中山外是保留老店最多的一區,許多火紅依舊,還有著當時的空間氛圍。





沙美也是島東重鎮,也有整條為軍人開闢的新街,但部隊撤離,也沒有中央機關,所以還營運著的老店,就比山外來得少。


只是許多還有人住,介於運作與閒置的過渡狀態,但比較有金門傳統特色的糕餅、甜食、燒餅都在這裡,也有金門最好的戲院廢墟。





沙美附近的陽翟,則是老街基礎上的電影佈景,為了拍攝電影軍中樂園,劇組在老街紋理上,打造懷舊佈景,之後地方政府買下沿用,現在進駐不少小店,常有活動。


這裡有著所有老街沒有的的色調、擺設與細節,氛圍偏展示感,與多數商街的那種廢墟或生活真實感有別。





烈嶼的西方老街,則是成排兩層老街屋合圍的筆直老街,這裡的街屋建築與招牌風格整齊一致,老店沒了,也少有人住,因此有其他老街沒有的乾淨與完整感。


這幾年,因為嘉年華冰果室進駐,有了些店家,也有整體的街區佈景,左右成排南京民國旗幟,街口望去的縱深整體感很強烈。




還有許多老街散佈島上,有些完全閒置,無人問津,但保存完整,例如料羅。有些還有居民,有幾間店,殘存的生活感還有,但有些部分改建,例如瓊林、小徑、東林。還有許多不成街,鑲嵌或附著在村中村旁的老商店,亂走亂繞,你都能發現這些。


Comentario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