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海防據點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11月9日
  • 読了時間: 4分

更新日:1月6日

各種軍事廢墟中,最討人歡喜的,是海濱據點,因為無與倫比的海景視野。


防禦第一要務,就是視野,遠遠看得見敵人,居高臨下。於是深入海中的海岬,左擁高處的海濱高地,總是兵家必爭之地,佔據左右,還能形成交叉火網,於是,金門每一處海邊的突出部,海濱高地,都會有據點營區。



有高地的地方,鑿山而建,以大山做掩體,坑道羅布,直通山頂碉堡與社口,宛如歐洲城堡;沒高地的地方,則有混凝土碉堡城塞,深入海中,漲潮雲霧,彷彿海上堡壘。


若海灘太廣,防禦覆蓋不夠,還會在沙灘凹處平起一座碉堡,迎水面呈斜角,就像船頭,漲潮水湧,海水包圍邊緣,如同海上船艦。


這些地方,像是度假村會蓋的地方,風強濃霧,濕氣重,海浪侵蝕,住來不合,但純論風景卻是最美。



於是,所有軍事理由,套用在美學理由上,就成了天造地設,差別只在從手持步槍,變成相機。


因此,相比不靠海的營區與坑道,臨海雖然維護困難,但至少有普遍大眾的造訪理由,畢竟海色一天,人人都愛。



相比馬祖,金門地勢平緩得多, 視野好的山海,集中在幾條鏈帶。


金門島西南角,前水頭到古崗一帶,連綿山巒緊依海濱,雖然附近前水頭、金門城與古崗珠山都是出名聚落,但海濱一帶少有開發。


遺世獨立的石山綿延,深入海中,營區與據點間在其上,眼下一個接一個無人海灣,面著西南九龍江口與廈門、烈嶼,除了海景,也是秋冬最好的夕陽廊帶。




若你去過歐厝,看過戰車,應該會注意到沙灘盡頭,有座矗立石山上的堡壘,絕境遺世,像諾曼第海濱的中世城堡,這裡就是銅牆山。


這裡順高地而建,山巔是料羅灣終點,歐厝海灘、機場到遠方的成功與太武山,都在眼下,是南海岸視野最好的地方之一,加上遺世偏遠,光害少,所以有些人會來這看星星,看日出,看軍方拂曉在料羅灣的火砲演習。



金門城的蜈蚣山,同樣是遺世獨立,順山而建的廢棄據點,需要穿過營區,走過終點豁然開朗小路,爬上碉堡頂部,是居高臨下的海,能俯視漲潮的波瀾海湧,正對風場密集的對岸九龍江口。


秋冬的野草閃爍如金,形成連綿魔幻的黃,斜陽映入的碉堡像天然劇場,飛機從上頭飛過,還可能碰到一堆羊。



金門東南角一帶,也有類似海岸線。這裡比較沒有內海感,地景林木更蕭瑟,海灣更大,感受上廣闊空曠,滄桑寥落。這裡看的也不是日落,而是日出,夏天時太陽東面而上,赤照眼下藍海月牙。


峰上三哨是座特別的營區,沒經政府修整,完全由老兵自發維護,雖然頹敗,但常被整理,有自發展示的軍用文物。順著碉堡走到深處,有難得的廢棄坦克,爬出射口,是座四面環景的涼亭,海景遼闊,夏天我時常在那午睡。



許多人戲水的溪邊海灘,順著海灣左邊石山而上,有處廢棄碉堡與海灣融合,能遠眺溪邊最月牙的白淨海灘,再往上爬,能把碉堡也收盡眼底,廢墟與海景共融的一片景。


附近西村碉堡,從低處遠望,像中世紀的山濱堡壘,軍方實彈射擊常辦在這,對著對面無人小島不斷射擊,以前還停著一輛廢棄戰車,可惜後來被移走了。



東北角一帶,能去寒舍花、天摩山、獅山山頂一帶。寒舍花得名於一座形貌特殊的石頭,是我認為寂寥感最濃厚的海濱據點。天摩山與獅山,是東北角視野最好幾個地方,是島上幾個較高的山頭,對岸山巒與、天下第一哨「馬山」與極美的馬山旁海灣,都在眼下。天摩山現在都還有岸巡駐點,等對岸的海上國際機場落成,這裡還能看航班起落。



在烈嶼最西南角的沙溪堡,三面環海,大二膽島與廈門的大樓,近在咫尺。小路在高地與坑道起伏,能從山巔一路走到海邊,是景觀最深入海中,最多樣的營區之一。

附近還有座南山頭營區,是金門少見的玄武岩地形,緊扣金廈水道,與春天時會一片綠的綠石槽海岸,對面是仍有少量駐軍的復興嶼,圍著的海色總是鮮豔,時有南洋感。




平緩的金門,很多海邊據點隨著海岸,突出或近,沙灘蚵田旁,連綿如船艦的海濱碉堡,

這些據點,總是盡可能的靠海,在人定勝天的邊緣中入水,於是潮湧時,浪打碉堡腳邊,如大船頭的三角形前緣,直插入海,高空一望像條船。



潮退時,露出破碎甚至掏空的基座,形成「天空之城」,浪淘沙的時間感,即便實際只有數十年,卻易有百年錯覺。


有些碉堡,深入海中的陸地突出部,相比高地,被海包圍的感受更明顯。較低的射口,總是鹹鹹海味,浪潮湧時,打進來都有可能,雨後積水半月不退。


有些則在廣袤沙灣中,平地而起,靠海一側如船頭,像艘擱淺船舶,兩側白沙,成了綿長海灣的視覺重點,船型堡、烈嶼L18,是這種據點的代表,



相比高地營區,走到至些據點頂部,能以更近距離俯視海面,兼有平地高度沒有的高視角。


光照海面時,水波瀾瀾,細節細膩的一覽無遺,不遠不近,是拍攝局部海浪的最佳位置,尤其日出日落,船型堡日煦東昇,L18則是無限好的夕陽。



這兩個碉堡雖然修復,也是公部門經營展示館,但在修復與原始味道的掌握上,相當剛好,碉堡內在安全無虞的狀態下,還維持原有的紋理與靈光,沒因修復失去廢墟的「靈光」。


海邊據點,都有大小不一的射口,有些槍,有些砲,戰車機炮都可以。射口望外,小如海景房窗,大如十六比九的橫幅電影,藍天藍海,白雲綠林,斜陽飛鳥的組合,一幅幅自然的畫,各別有洞天。



湖下有個蚵哨,雖然不是碉堡,但因爲居民放了張電影椅,窗外看出去,剛好是金門大橋與日落向西,因此成為這種「廢墟電影院」最有名氣的一處。



射口旁,往往有殘存下來的各種指引與告示,警語,模擬地圖,數據與標示等,有些頭上還有吸音設施,避免說話太響,被敵人聽著。







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