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厝的格局
- Dwell In Quemoy
- 2024年8月18日
- 読了時間: 3分
更新日:2024年8月19日
親人回鄉開了旅宿,之後幾年,我在遙遠的臺灣準備,思索設計,準備價格尚未騰飛的老件,來回投標閩南房子,幾年過去,房子沒標到,倒意外被請回來一起開店,幾爭週轉,才在歐厝落腳。
當時戰車未紅,歐厝也不像前水頭、珠山那樣華美熱鬧,只是靜謐的海邊漁村,遊人少,居民散,生活尺度卻很好。
閩南民居的基本盤,是一個隔成三間的長方形體,中大廳,左右房,這樣是「一落」,臺灣許多地方,都有背靠山巒的這種房子,紅磚、竹木、石砌都有。

在金門,兩旁大房通常還會往前延伸,叫櫸頭,廚房廁所常在這,正前則有道開正門的牆,圍成小小深井,是「一落二舉頭」。
若一到兩人,一間住房,一間倉儲,兩旁櫸頭廁所廚房,深井透透氣,看看星空,是尺度剛好的小房子。
兩旁櫸頭若再延伸,就是「一落四櫸頭」了,多出來的部分,在古早往往能多住一家子。這種格局有最大的天井,都能打籃球了。
私心認為這種格局最好,深井夠大,扣除曬衣等機能使用,還有大把空間,冬陽寫作,夏夜乘涼,朋友聚會都不感侷促,十人圓桌都好。

還有一種格局:正門處向內多一個空間,大小不足成廳,但作大玄關,換鞋,放個洗衣機,擺張小椅作為介質過度都還行,這就是三蓋廊。
若前緣更大,整體更深更長,兩旁房間因而更大些,就是二落大厝了。三蓋廊或二落大厝,室內是比一落四大,但深井就小得多。二落厝往往高些,因此深井侷促感更明顯,少了一落四那種開闊。
當然還可以再大,更深一點,是三落大厝,往左往右,則是帶護龍,但金門民居普遍不大,所以多數還是二落雨一落四多一些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特別的格局,民宿有間小宅,少了一側房間,但還有兩院兩廳,進門一關過一關,深度恍若鹿港大稻埕的街屋,尺度雖奇,但住來愜意,天景開闊,有強烈的隔絕感。

當然,以上純屬無趣的陳述,比較起來,我更想談論意義。
意義離不開人,離不開觀點與姿態。學者為了研究,意義鑲嵌在建築史中,與其他房子比較,尋找驗證或謬誤,所以他著眼在平面形式,彩繪如何,工法用料。
但也有可能,我們只是單純審美,停留在視覺上,無論自己看見,還是快門留下,門楣華麗,字句雄麗,燕尾蜿蜒,成為意義寄居的客體。
閩人屋子的華美綺麗,使得意義的陳述,往往留在知識性比較,與視覺獵豔,但真的住起來,身在其中的感覺是什麼,就很少人談了。
談到金門古厝,大家都會停留在懷舊,屬於旁觀,彷彿他是一種與生活脫節的化石,其實這點誤解可大了,金門這些老房子,能和和京都町屋一樣,生活起來豐厚的很。
金門的閩南屋子,大多包圍,石磚牆框圍自然,成為有安全感的深井與屋內,與臺灣閩系房舍敞開居多,有大片埕,或日式眷舍院落在外,沒有包圍,以未必高聳的外牆圍籬隔離,相當不同。
這樣的佈局,內外有別,沒法度一眼望穿,連是否在家,都未必明,這對許多人的孤僻任性,給了那種不想見人,也無憂窺探的餘地。
在國內,這樣的老屋其實難得,如鹿港街屋,雖有深井,但遠不夠開闊,僅是路經中介尚可。這樣被包圍,又不被窺擾,是習於有自我空間的人難以想像的奢願。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