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閩厝四季

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Dwell In Quemoy

住老宅的人,對四季總是特別敏感,轉冷變熱,風吹南北,乾爽潮濕,每天醒來都能敏銳的察覺。


閩人古厝不只有空間,還有時間,京町家也是如此。


要他好住,就得隨天地不斷演繹,隨四季調整流轉,生活的樣貌自然湧現,風格只是無常的暫時總結,而不是現成移植。



清明雨紛,濕潤的體感是遍佈滿屋,雨落深井,水潮撲鼻,門檻一隔的大廳,嗅得一清二楚。


於是好天開窗,雨天關窗,除濕機拿來拿去,尤其在反潮的南風天,春天不用澆花,但總多了很多類似來來去去。


春雨的老宅,反而別有意境,落雨聲響,光照綿綿,廳堂望外的風景意境滿點,聲音洗滌空氣的煩悶,格外好聽,蚊蟲蝴蝶,雙雙在深井紛飛。


要說何時燒水喝茶,最好是春雨午後,內外對比的愜意與體感,彷彿在九份山上茶館,此刻最剛好,錄影更勝攝影。



媽祖生的滂薄雨後,古厝的體感就往夏天奔去了。


所以,兩棟的大廳掛上了竹麻簾子,除了視覺上引導的共感清涼,也梳理一下過份的光,前半年逐光,後半年則要懂得迴避,若要有光,尚未熱透的大清早最好。


風則相反,要打開關上大半年的門扉與窗,把桌椅搬到風流所至的門前,等待午睡,迎接空調電扇難以取代的涼涼海風,上一輩人還為此睡在屋頂平台,或側門廊道。


入夏後,赤炎炎的大白天,其實是老宅整季的最不討喜,需要空調來逃避人世,貓咪行來走去,尋最陰涼的所在。


老屋秋晨,沒有鬧鐘的話,通常被鳥敲醒,在石柵窗半隻手深的縫隙中,對鳥很有安全感的空間,他們會在這停留。


秋晨沒有仲夏燠熱,只有初冬涼意;斜陽在天井與客廳,色溫屬於山上,音場是剛起床的鳥,從附近的大樹紛飛,除此以外靜若山林,貓特別熱衷秋天的晨光,會隨日照挪移。


半戶外的前廳,不再需要海風,門闔上也能坐人,跟戶外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,等待身體甦醒。


綠茶不再適合,需要更醇厚的紅茶,閩南人愛喝的大紅袍也可以,如果沒有打算弄點什麼或出門買粥,那一口酥就很夠,早茶在天井與前廳調劑,吃喝屬於陪襯。



入冬後的閩宅,則是安穩的包被,比起秋天晨光,入冬的光暈略有模糊的薄膜,落在身上更為救贖。


於是冬晨的深井與廳堂,更有屬於戲劇的非真實,如人造光暈,於是風不過大的日子,圍繞著陽光遷徙,像夏天深怕漏掉南風一般,是最適合家庭聚會的時分。


寒流大風時,若在屋內,尤其閣樓,風響屋外,而室內一片安穩寧靜,反差讓當下的空間感,顯得格外舒服與安逸。


同樣感覺,大概像冬雨連綿時下榻金瓜石,在石頭屋內煮火鍋的感覺吧。

最新記事

すべて表示

聚落的聲響

所謂的聚落印象,大多是視覺,其實,很多時候,氣味與聲響,才是深植記憶的一把邀匙。 一首歌,一段口白,打開的記憶缺口,時常比具象彌遺的照片,來得完整震動,紅燈警響,烏鴉飛啼,寺院鐘響,列車到站,扣除這些,日本的存在就會殘缺,視覺之外時常如此巨大,只是沒有看見冰山水下的反芻,未...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