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瓊林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1月3日
  • 読了時間: 2分

很多金門人,以宗族傳承為榮,香火綿延,家族出了些文官武將,滿滿的與有榮焉,無形中嫁接一些使命感在身上,這種感覺,在瓊林最能體現。


太武山西的瓊林,是島上大村。金門人稱種田為「種山」,瓊林坐擁島中大畝平地,雖不鄰海,但有流水,農業條件好。瓊林雖有蚵田,但相對遠離村社,出海經商傳統也沒像前水頭、南北山那樣強烈,因此,瓊林有著相比其他村落更多的農耕色彩。



地靈人傑,這種好條件孕育出瓊林蔡家。蔡家文武百出,許多人在明清帝國中擔任要職。蔡守愚與蔡獻臣被合稱「大小蔡」,能與皇帝說上話,「瓊林」一名,就來自明熹宗特別賜御的里名。蔡攀龍則是清國猛將,鎮壓臺灣林爽文事件,出現在滿洲皇帝表揚有功戰將的的畫閣。能像瓊林蔡家如此深入帝國朝廷的金門家族,大概也只有青嶼張氏與陽翟陳氏了吧。



在金門,有宗祠很正常,但像瓊林蔡家這樣,一村有「七座八祠」,就非常罕見了,因此出仕者眾,這裡分成好幾個小宗,各有各的宗祠。許多平常開著,可以參觀,祠內擺滿各種數百年來眾多文武匾額,非常壯觀,每年春秋祭祖時,會有多間宗祠進行祭祖,依循古禮,身著馬褂,有穿越到明清帝國時的感覺。



文武輩出的積累,因此瓊林的閩式大宅不少,裝飾不像前水頭這些出洋大村玲琅,而是更簡潔文雅些,不少改為民宿,數量與水頭、珠山齊多。瓊林巷弄的規模,堪比南北山,空拍而下,排排閩式天井老屋,相當壯觀。



瓊林也是國軍烙印相對深的地方。金門大橋開通後,金門實際中心因而往西移,但單論金門島,這裡就是島中要地,戰略位置重要,古寧頭戰役時,對岸原定就是從附近登陸,切斷東西兩面國軍聯繫,因此國軍很重視瓊林,改變許多地景。


國軍在村子中央開了一條大馬路,兩旁是許多當時為軍隊服務的商家,現在還留有一間理髮廳與雜貨店。但也因為將聚落一分為二,使得瓊林老屋雖多,但地景連續完整感,相對沒有南北山、珠山或山后濃厚。



村口位置,還有瓊林民防坑道,四通八達,可深入村里各角落,是開放很久的景點。由於百姓曾被組織成自衛隊,因此坑口還有一座民防館,展示這段時期的歷史文化。


豐富的宗族文化、與閩式大宅民宿,加上民防坑道、與近年竄紅的紅磚打卡網紅牆,這些年瓊林除了是政府重點投注資源的聚落外,逐漸成為和前水頭、山后等地齊名的觀光聚落。













最新記事

すべて表示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