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麥田與高粱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8月18日
  • 読了時間: 3分

更新日:2024年11月14日

只說國內,月曆最用不上的所在,大概在金門,島上萬物,都是季節信使。


擺脫寂寥滄桑的冬日地景,金門的一年,從諾曼第草原般的綠茵開始,清明才豐滿的麥田,往往年前,就替島嶼鋪上翠綠地毯。




金門的一年,從諾曼第草原般的綠茵開始。清明才豐滿的麥田,往往年前,就替島嶼鋪上翠綠地毯,隨著麥稈漸長,連帶醒目。


村落望外,綠茵相接,稀疏林木點綴廣袤的大地起伏,彷彿英格蘭的鄉間,能在草皮大腳踢球,襯上這些年挺多的牛羊,與唐國時陳淵牧馬的故事,不假思索,以為能策馬遊牧。


只說地景印象,麥田就是專屬金門的的托斯卡尼綠茵,在麥田稀少的國內,獨樹一格,相比稻穗,麥穗的黃更鮮明,每年三、四月,耕耘半年的麥田,由綠轉黃,成了金黃島,如楓葉般稍縱即逝。


伴隨紅磚燕尾,枝幹鮮明的植被,不常缺席的夕陽,稀疏露頭的山巒,與閩南海圍的內海,每個景都是陌生驚豔。



第一種麥田,屬於歐陸田野的蜿蜒起伏,視線擾動,迂迴多而不呆版,比平整廣袤好構圖。


最具代表性的,是金沙鎮東山前,有顯著的凹口起伏,水尾塔橫槓的剛好,畫龍點睛,從高處俯拍,遠方焦點逐步緩升,躺臥在遠方山林與藍天,是金門麥田景的最經典。




第二種麥田,是成排麥浪,依靠背山,有明確縱深,而不會因為一望無際,茫茫失焦。


這種麥田,多圍繞太武山,尤其北側的高陽路一帶,房子少,夠大片,有別於臺灣山巒的闊葉常綠,背山的植被稀疏裸露,枝節張揚,色澤滄桑。


陰雨時,偶有雲霧繞過山巒,形成雲瀑,與地表金浪連成一片,筆直的田路若有農人與牛走過,風景一樣迷人。


第三種麥田則環繞村落,麥浪包圍的閩南村落,黃紅交接,像翠綠包圍的日本農村,南法紫金中的米色瓦房,邏輯上屬一種地景。


金黃與豔紅,雖都暖色飽和,但層次有別而意外搭襯,就像我總愛用飽黃的文心蘭,搭襯紅磚的古厝一樣,是聚焦感最好的麥田景。






無論何種,即便只有一小片,風揚時,都是成排的金黃搖曳,閃爍細微波光。順光時,金黃豐潤,背景和諧,適合拍完整風景。逆光時,則有日系照片的波光浪漫,尤其傍晚,是暗淡的劇場黃,人像絕美,但考驗逆光的駕馭技術。


飽滿金黃,大抵是三月底四月中,每略有波動,生長狀況也有別,就像日本楓葉;此外,收割次序大抵由東向西,例如東山前,就較早收割,有時清明後就收割殆盡。


麥田縱橫全島,攝影的可能無窮,除了幾個經典透圖,還有數不清的小路與視角;麥田廣袤,有人沒人,飛鳥走獸,都會讓同一視角天差地遠,因此,看麥田需要亂走,需要等待,若有餘裕,千萬別趕集打卡。



比起麥田,因為白酒緣故,高粱反倒出名得多,許多人來,想看的都是高粱紅黃,不知麥浪漫漫。其實兩者一秋一春,耕地重複,成為不同時節的地景千秋。


古早,農民會將收成的高粱,放在路上讓車壓過,曾是金門代表性的風景,相比麥黃,高粱田顯得顏色較雜,除了偏深的黃,也混雜棕,黑與紅,地景來看,無論肉眼或拍攝,麥田都是漂亮多的。


高粱形體比較碩大特別,與高粱酒代表金門的特殊性,也有紅黃兩色,我個人私心喜歡紅高粱多些,每到秋天,都會取些農民遺漏路邊的紅高粱,帶回擺設。




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