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金門的木麻黃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8月18日
  • 読了時間: 2分

更新日:2024年11月14日

經過十多年來的工程發展,金門引人入勝的小路,已少很多。


在各離島中,金門的路相對寬敞明亮,的建設堆疊,比起馬祖山巔起伏,澎湖滄桑開闊,蘭嶼遺世獨立,在金門開車是最沒離島感的。



這種狀態,其實也不過十來年,小時候走出村落,就是無盡的參天路樹。


綠色隧道尋常不過,遍地兩三層樓高,遮天不見明月,還小夜歸時,總畏懼坐在機車後座,因為抬頭,籠罩著不見形影的樹林。


二戰前後金門,經歷明清帝國海通受限的內卷開發,加上北風無盡,數百年下來,許多地方形同沙漠,風沙讓島民苦不堪言。


軍隊進駐後,水源必須保障,道路不可或缺,必須綠化,於是國軍形同在沙漠上種樹,消耗無數臺籍青年青春,一株株種出現在的參天巨樹。其中很多是木麻黃,因為耐旱防風,長特別快,能遮蔽軍事調動。


因此,「海上仙洲」的美名,實質弔詭的來自戰爭,馬祖與澎湖朋友總會羨慕,金門樹好多啊,因為同在風下之地,就能明白綠蔭的難得。



然而,這些臺籍老兵午夜夢迴的青春風景,多歸塵土,戰地政務解除後,除了幾個毀滅性颱風外,大量路樹都在各種拓寬工程下,回歸塵土,其中許多工程,遠遠超出實際需要。


因此曾遍地都是的綠色隧道,現在反而要特別尋覓,剩餘不多的,其實都該當文化地景保存,因為已經少到無需考慮有沒有代表性。


現存完整點的木麻黃路樹,剩中蘭、環島北、烈嶼環島車徹道部分、柳營軍事體驗區、田墩海堤與些許零星路段。


環島北路,是金城往來金沙的東西向幹道,樹大蔽日沒有終點,傍晚從金沙返程,光從兩側滲出,如夢裡開路,然而,這條路頭尾幾段,已歷數年拓寬,剩餘頂堡到瓊林段,恐怕遲早也成歷史。



中蘭上太武山路段,也有成排,高聳而筆直連續,接近曾經滿溢全島的童年記憶,有強烈的縱深壓縮,但有一段近年已移除,恐怕也岌岌可危。


田敦海提一帶,雖然不高,但茂密連續,翻過一片土堤,就是排排沙岸,斜陽從海側林中滲出,搖曳迷濛飄忽著隙裡有光,。


烈嶼的環島車徹道,也曾茂密鬱鬱,但多年過去,也漸漸稀疏。浦頭到湖井頭,偏東西向,小路起伏,略有蜿蜒,是我最喜歡的木麻黃景之一。


雙口到上林這段,為南北向,在夕陽歪斜,橫向映照時,木麻黃觸手般的枝葉就像成排濾光,斜斜黃暈,但近年明顯稀疏,早已沒有往年的神聖。



除此之外的木麻黃隧道,所剩無多,因此我們總笑稱,現在是最好的時光,至少以風景來說,因為這些不經意的風景,恐怕都將成為年度預算的灰燼。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