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金門的木棉花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Dwell In Quemoy
    Dwell In Quemoy
  • 2024年8月17日
  • 読了時間: 2分

迎來春暖,除了全島麥黃外,豔紅的木棉樹,也在此時開花。 南粵人說,木棉花開,冬天就不會再回來。


在金門,每年三四月間的木棉火紅,同樣也是海島的春暖信使。 木棉開,緊接而來,就是春濛麥黃的清明返鄉。


木棉樹,是金門縣樹,據説原產於印度,是南亞到東南亞的常見。


泰國與印度,都有地方將木棉視為神樹,佛教與木棉的關係,千絲萬縷。在海南島,木棉鑲嵌著黎族傳說,也是食物、藥材與衣著的一部分。


在越南北,木棉樹也很常見,而在南方,號稱「東方巴黎」的西貢之名,其一說法就源自木棉。 面朝南洋的大港高雄,木棉成了市花,路旁成排大開的盛開火紅,也是南部入春的地景盛宴。 百花之城的廣州,木棉在數不清的舶來品種中,坐穩市花,伴隨的歷史文化記憶,多不可數。


從福州,泉州到廈門,這些東南亞北緣的閩越大港,每到初春,豔紅的木棉花也在城中盛開。 所以,與許多食物、信仰與文化一樣,火紅木棉,隱含著南亞-東南亞共有的地景文化密碼。



閩南的木棉盛開,特色在加乘的艷紅。 無論屋宅豔紅的來源,是泉州的中東文化,還是月港的呂宋航路的西班牙影響。


數不清的紅磚紅瓦,都使廈漳泉金的閩南,有東亞獨樹一格的火紅地景。 紅磚燕尾,火紅木棉,在藍天白雲眼前,顏色是飽和到不能再飽。


只是木棉樹,臺灣也有,甚至不少,但這份景象,國內確實是金門獨此一家。



在島上,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後浦清國總兵署後面的碩大老樹了。 樹大遮日,比房子還高多了。 鳥兒環繞群飛,在藍天中,醒目的火紅燃燒,平常搶眼的紅磚燕尾,此時只是陪襯。


這顆老樹,據說已三百年,年邁耆老說,在他小時,這顆樹就已宛若參天。 有些說法說,這是東南亞最大木棉,這部分也許存疑,但在整個閩越,要找到更大顆的,確實也不容易。


屋脊燕尾與木棉的探戈搭配,或左或右,或近或遠,內內外外有數不完的取景角度,處處鏡頭,不僅限於總兵署內。


其中,樹旁有高台能上,高約一層,所以能切近看見花落蜿蜒屋脊,與近在咫尺的花蕊。 於是每年清明,一家返鄉,我們都會一家子去,在高台的桌椅上,像京都人賞櫻賞楓。


生活的季節儀式感,如果願意,同樣也是可以。 豔紅麥黃,霧濛藍眼淚,祭典成批的金門春天,就是儀式感如此濃厚的恰如其分。



Comments


​金門縣金城鎮歐厝66號
Follow us

© 2020 by Dwell in Quemoy

  • Facebook的 - 黑圈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